行政诉讼法和解制度有什么新发展
时间:2024-05-22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探索与完善
肖扬院长的指示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他强调,在尊重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并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应该采取协调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和解。
正确的纠纷解决观
肖扬院长在2007年全国高级法院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他认为,化解矛盾应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切入点。
行政诉讼和解的定义
法律程序下的双方合意
尽管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调解,但并未禁止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行政诉讼和解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原被告双方为实现行政目的、终结诉讼程序,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律程序,通过协商达成双方合意的法律行为。
强调沟通和理解
和解过程更加注重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法院在其中的角色是创造和解的氛围,在协调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双方自行和解,而非主导双方的和解过程。这种方式使得行政诉讼和解成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是谁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
-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
申请行政复议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情形
-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
行政诉讼再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