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行政回避的范围是什么

行政回避的范围是什么

时间:2025-01-0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207

行政回避的范围及适用情形

一、当事人及其亲属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时,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而亲属关系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定义并不一致。例如,瑞士《行政程序法》将直系血亲或三亲等内之旁系血亲或与当事人有婚姻、婚约或收养关系的人列为亲属;奥地利《行政程序法》将配偶、血亲、姻亲之尊卑亲属、侄(甥),或其他更近之血亲或同等之姻亲列为亲属;葡萄牙《行政程序法》则规定配偶、任一直系血亲或姻亲、二等亲内之旁系血亲或姻亲为亲属。

二、代理人及其亲属

当事人在行政程序中聘请代理人提供法律帮助时,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该代理人存在亲属关系,这实际上与当事人的亲属关系无异。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回避可能导致案件处理不公。

三、证人和鉴定人

行政案件的调查程序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作为证人向调查人员提供证言,或以专家身份对案件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他们所提供的证据将成为行政机关处理本案的证据之一。

四、监护关系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在法律上,监护人负责承担这种职责。

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社团法人关系

现代社会赋予公民结社的自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公民,享有加入社团组织的权利。然而,当这些社团组织成为案件一方当事人时,作为成员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与该社团之间的关系而失去了处理本案的资格。

六、公开敌意或亲密友谊

公开敌意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曾在公开场合向本案的当事人或在当事人不在场的其他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其的憎恨,或使用极不友好的言辞。

七、其他情形

除上述情形外,如果一方当事人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存在偏私的情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即丧失处理案件的资格。这一条款作为兜底规定,确保公正审判的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提出新请求怎么办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请求的处理办法,以及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一旦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的诉讼请求将不被允许,除非有正当理由。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供证据,举证期限过后提供的证据不被采纳。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性质及其分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在行政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和解决行政争议。法院在审查证据时需客观对待,综合研究审查,以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

  •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 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程序及意义
  •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 如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