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行政诉讼中被告应该如何确定

行政诉讼中被告应该如何确定

时间:2023-11-2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286

行政诉讼案件中被告的确定方法

一、行政复议案件被告的确认

(1) 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则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 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本身就是被告。在这里,改变包括法律依据、事实根据和处理决定方面的任何实质性变更。

(3)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时,应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4)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时,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二、委托行政的被告确认

如果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则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三、经上级机关批准的被告确认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生效需要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则被告应为在生效行政处理决定书上署名的机关。

四、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确认

(1) 如果派出机构没有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则它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

(2) 如果派出机构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则原则上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为被告。但在越权方面有两种情况:①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幅度,则以派出机构为被告。②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种类,则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例如,以派出所为例,其职权为500元以下罚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罚款10000元的决定,则派出所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决定,则公安局为被告。

五、多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确认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则这些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六、内部机构的被告确认

(1) 如果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行为,则以行政机关为被告。

(2) 如果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则以其所在行政机关为被告。

七、不作为案件中的被告确认

如果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但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则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有两种划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和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拖延履行和拒绝履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与冲突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

  • 遭遇非法征地: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

    遭遇非法征地时,公民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中介绍了相关的法律途径和注意事项,包括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出起诉,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注意诉讼时效以及被告主体的问题。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 行政诉讼怎么要求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