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则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 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本身就是被告。在这里,改变包括法律依据、事实根据和处理决定方面的任何实质性变更。
(3)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时,应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4)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时,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如果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则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生效需要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则被告应为在生效行政处理决定书上署名的机关。
(1) 如果派出机构没有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则它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
(2) 如果派出机构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则原则上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为被告。但在越权方面有两种情况:①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幅度,则以派出机构为被告。②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种类,则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例如,以派出所为例,其职权为500元以下罚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罚款10000元的决定,则派出所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决定,则公安局为被告。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则这些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1) 如果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行为,则以行政机关为被告。
(2) 如果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则以其所在行政机关为被告。
如果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但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则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有两种划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和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拖延履行和拒绝履行。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