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合议庭是由法院院长或者刑事审判庭庭长指定一人担任审判长。在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时,他们自己担任审判长,而人民陪审员则不能担任审判长。
第一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年满23岁且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都可以被选举为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时,享有与审判员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合议庭的人员组成只能是单数。合议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评议原则。在意见分歧时,应当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被记录在笔录中。
合议庭在开庭审理并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果院长认为不必要,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合议庭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时,可以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一次。合议庭应当执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
除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独任审判以外,其他案件以及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合议庭进行。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至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各级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3人至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受理的法律概念及其法律后果。受理指人民法院审查起诉状后决定是否立案审理,从而启动诉讼程序。人民法院需组成合议庭审查起诉内容和形式,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裁定。受理的法律后果包括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排斥其他法院管辖、双方当事人取得诉讼地位和诉讼时效中断
刑事二审案件的开庭询问流程。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会组成合议庭,并决定是否开庭审理。若合议庭认为无需开庭审理,将询问被告人并听取其他当事人意见。审理地点可以是法院所在地或案件发生地。文章旨在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