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即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认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决的活动。
涉外行政诉讼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主体涉及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只能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涉外行政诉讼要求行政诉讼的原告或第三方至少有一方为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国籍不明人以及外国企业、外国组织等。
需要注意的是,港、澳、台地区居民和组织的行政诉讼不属于涉外行政诉讼,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可以参照涉外行政诉讼的规定。
涉外行政诉讼除了主体涉外因素外,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属于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并由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处理;其次,外国当事人必须在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参与在我国法院进行的行政诉讼。
涉外行政诉讼具有许多与一般行政诉讼不同的特点,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章对涉外行政诉讼作出了特别规定。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行政法律规范的多种解释方法。包括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以及其他如历史解释和合宪性解释。其中文义解释依据法律用语的文字意义进行,可能涉及例示性规定的分歧。目的解释解决价值冲突,可能会法条的文义限缩或扩张。体系解释根据法律条文在体系中的地位及相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