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同点

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同点

时间:2024-06-2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358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目标。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相区别,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而作出的单方行为,不以行政相对人的同意为前提。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1. 特定对象:具体行政行为只对特定对象有效,可以是某一相对人、特定的物或特定的行为。

2. 直接法律效果:具体行政行为能直接产生有关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

3. 一次性处理:具体行政行为只对业已发生的特定人和事件有拘束力,对以后发生的同类事件没有效力,需要再次作出处罚决定。

4. 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单方作出,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

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它包括政府组织和机构制定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

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1. 普遍约束力: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约束相对一群公民和组织的行为。

2. 间接法律效果: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直接对行政相对人发生权利义务的变化,而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权利义务变化的依据。

3. 往后效力:抽象行政行为针对往后的事件作出,并在行政规则制定以后的时间内有效,直到被废止。同时,对同类行为在制定行政规则以后的时空里可以反复适用。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明确的影响,因此,行政相对人因具体行政行为受到侵害,有权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法律救济途径。

而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由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引起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只是建立一种启动审查机制,并没有将抽象行政行为包括在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之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再审的条件

    再审的条件,包括再审的主体、客体、决定和期限。再审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客体是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再审决定需由有权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对于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刑事案件则需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 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