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消息,我省警方成功侦破了全国首起非特定人员涉嫌股票内幕交易案。嫌疑人张某因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
2014年3月底,男子张某作为成都某高校的一名职工,通过他的居间介绍,使齐鲁证券的保荐代表人叶某代表山东一家上市公司与四川某公司商谈出让上市公司资产的事宜。尽管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合作,但在商谈过程中,张某作为中间人从叶某处获得了该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标信息,包括总市值和总股本。他进而确定了准备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即山东江-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4月15日,张某通过与叶某的联系,向叶某表达了**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借壳上市的意向。江-泉实业表示同意,双方开始筹划江-泉实业的重组。为了促使两家公司顺利重组,张某积极传递消息,并通过任某密切关注进展。任某认为张某是重组中介团队的成员之一,因此对张某的询问都如实回答。
2014年6月12日,江-泉实业发布了关于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并停牌。9月12日,江-泉实业公布了与**度科技的重组方案,并在当天复牌。复牌后,该股票股价大幅上涨,连续多个交易日涨停。
从2014年4月18日开始,张某使用自己开设的资金账户买入了江-泉实业的股票99万余股,累计投入资金326万元。由于资金压力,他在2014年5月28日前陆续卖出了江-泉实业股票,卖出价格累计达324.94万元。从账面上看,张某净亏损1.86万元。
然而,在2014年5月7日至5月13日期间,张某利用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徐某”开设的资金账户,陆续买入了26.8万股江-泉实业股票。2014年9月22日,他又卖出了26.7万股,获利93万余元。
在同一时间段,张某还利用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吕某”开设的资金账户,买入了30.93万股江-泉实业股票。2014年9月22日,他又卖出了30.2万股,获利104万余元。
根据办案民警介绍,张某总共买入了156.73万股江-泉实业股票,投入金额达到523.17万元,卖出金额为720.7万元,非法获利197万余元。
根据公安部经侦局的部署,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立即对此案展开侦办。办案民警介绍说:“张某是否属于证券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成为本案的一个关键。”
根据证监会的认定,两家公司重组的相关事项在公开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内幕消息。在消息敏感期内,中间人张某获知了内幕信息,因此被视为《证券法》规定的内幕知情人。
基于证监会的认定,省公安厅依法对张某进行了刑事拘留,并对其及其相关联的10个账户上的资金进行了冻结,总额超过600万元。随后,办案民警赶赴多地,包括山东、北京、成都、乐山和遂宁,对17名证人和江-泉实业的6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取证。
今年3月,成都中院判决认定被告人张某作为个体中介人,在撮合江-泉实业卖壳重组过程中,利用其所获知的内幕信息,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账户大量买卖该股票,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构成内幕交易犯罪。法院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议事方式。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应规定监事会议事规则,包括定期和临时会议的召开方式。监事会可要求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并回答关注的问题。会议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可作为公司重要档案。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新三板市场的魅力。随着政策的不断进化,新三板市场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根据数据,不考虑盈利情况的新三板公司将增加,其中一些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甚至超过一些A股上市公司。同时,有半数以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此外,新三板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在持
经理股票期权制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中的创新应用。该制度给予公司经理人员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允许他们在未来以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种制度旨在解决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问题,通过激励经营者追求长期利益,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