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会计模式下,经理股票期权被视为一种特殊权益。经理股票期权是经理人提供劳务的对象,因此在确认该项期权时,应同时确认相关的报酬成本。公司为了获得经理人的劳务,向其赠与有价值的股票期权,符合费用定义的相关特征,因此应确认相应的费用。此外,在初始确认时,还应明确确认的时间,包括经理股票期权的赠与日、授权日、行权日以及股权出售日。
后续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之后,经理股票期权发生了价值变动而进行的再确认,主要针对后续计量。换言之,对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进行调整即为后续确认。
就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来说,有两种基本情况。首先,若条款是确定的,则期权价值一经确定,除了行权之外,其他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发生变动时,不对期权价值进行调整。但是,如果由于经理人离职等原因导致期权失效,则应进行相应调整。其次,作为期权减项的递延报酬支出应在经理人提供服务的期间逐期摊销,直至摊完。如果条款是不确定的,在赠与日无法对期权进行客观计量,赠与日不被视为计量日。然而,赠与行为已经发生,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确认赠与行为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并进行披露。此时,可以根据估计金额进行确认。
终止确认是指将已确认的经理股票期权从财务报表上注销。对于经理股票期权来说,终止确认的情形主要包括经理人行权、离职、退休、丧失行为能力、公司并购等。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即对已行权部分转为普通股,未行权部分转为资本公积。
经理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涉及计量属性、计量单位和计量时间。除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实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外,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也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非常有用。然而,公允价值的致命弱点在于,在缺乏公开标价的情况下,主观估计往往过高,导致难以实现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
利用股票指数期权和股票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了如何利用看涨股票指数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以及股票指数期货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文章指出,股票指数期权可以锁定价格变动的风险并获取有利收益,而股票指数期货主要锁定风险但可能放弃获利机会。这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分析了制度设计本身和实施环境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股票期权制在转轨经济中的适用性。文章还指出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的原因并非只是激励不足,而是与经理的特权有关。国有上市公司经理正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却没有承担成本,导致公司
克·修斯的期权定价模型在股票指数期权定价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欧式看涨和看跌股票指数期权的定价公式,并使用具体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期权定价。通过该模型,投资者可以计算出股票指数期权的合理定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原始股上市后的交易方式。原始股上市后被称为限售股,需等待一年后才能交易。交易途径包括:一是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的发行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二是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内的股份转让方式。发起人的股份三年内不得转让,而其他股份需遵守证券交易规则进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