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会计模式下,经理股票期权被视为一种特殊权益。经理股票期权是经理人提供劳务的对象,因此在确认该项期权时,应同时确认相关的报酬成本。公司为了获得经理人的劳务,向其赠与有价值的股票期权,符合费用定义的相关特征,因此应确认相应的费用。此外,在初始确认时,还应明确确认的时间,包括经理股票期权的赠与日、授权日、行权日以及股权出售日。
后续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之后,经理股票期权发生了价值变动而进行的再确认,主要针对后续计量。换言之,对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进行调整即为后续确认。
就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来说,有两种基本情况。首先,若条款是确定的,则期权价值一经确定,除了行权之外,其他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发生变动时,不对期权价值进行调整。但是,如果由于经理人离职等原因导致期权失效,则应进行相应调整。其次,作为期权减项的递延报酬支出应在经理人提供服务的期间逐期摊销,直至摊完。如果条款是不确定的,在赠与日无法对期权进行客观计量,赠与日不被视为计量日。然而,赠与行为已经发生,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确认赠与行为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并进行披露。此时,可以根据估计金额进行确认。
终止确认是指将已确认的经理股票期权从财务报表上注销。对于经理股票期权来说,终止确认的情形主要包括经理人行权、离职、退休、丧失行为能力、公司并购等。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即对已行权部分转为普通股,未行权部分转为资本公积。
经理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涉及计量属性、计量单位和计量时间。除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实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外,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也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非常有用。然而,公允价值的致命弱点在于,在缺乏公开标价的情况下,主观估计往往过高,导致难以实现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国外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以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为计量基础,在服务期内逐渐摊销递延报酬成本。而公允价值法以授予日的期权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并摊销,通常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允价值,不存在期末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股票指数期权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乘数设计、品种选择、最小波动点和保证金等方面。股票指数期权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乘数设计需考虑多种因素,品种选择包括美式和欧式期权的选择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最小波动点的不同规定和保证金的含义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