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所有者委托经理人进行经营与管理决策,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追求的利益不一致,即代理人追求自身人力资本增值和利益最大化,而委托人力图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双方的效用函数出现了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逃避委托人的监督,不遵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行事,甚至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身效用,从而产生“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并导致效率损失和高昂的代理成本。要克服或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关键是给予经营者足够的激励,将经营者的利益整合到所有者利益中,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正相关关系。经理股票期权制为实现这种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即企业资产所有者(委托人)赋予经理人员(代理人)一个权利,在一定时间(执行日)以事先约定的价格(执行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市场价格超过执行价格时,经理人员通过行使该权利获得股票,并获得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报酬;反之,如果行使股票期权不能获利,持有者可以放弃该权利。经理股票期权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经理股票期权制在激励企业经营者、减少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结构、促进稳健经营等方面具有优越性。首先,经理股票期权制可以为经营者提供一个稳定且有效的激励手段。根据该制度的运作机理,公司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经理人员通过行使股票期权获得的差额报酬,因此,对于持有大量期权的经营者而言,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开始为自己工作,只需股价的升跌而无需其他外在干预即可激励其自觉地调整工作努力程度。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股票期权的分类、受益人、股票来源和授予时机、期权费、行权价与授予数量。股票期权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期权两种类型,受益人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来源有三种方式,期权授予与职位等级和业绩相关,行权价一般采取平价或溢价方式,股票期权授予数量反映了期权激励的强
国外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以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为计量基础,在服务期内逐渐摊销递延报酬成本。而公允价值法以授予日的期权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并摊销,通常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允价值,不存在期末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