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激励机制,但在我国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只是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在近几年才开始股票期权制的试点。而且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从技术方面对该制度在我国实施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技术难点
股票来源ESO计划在股票来源上的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政策尚没有关于准许从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中预留股份以实施公司ESO计划的规定,同时增发新股的政策也没有相应的条款,虽然将来可能会出台一些新政策但目前形势并未明朗。二是中国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取得实施ESO计划所需股份的途径,被我国《公司法》第149条无情封杀。《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它公司合并时除外。”
行权价格行权价格方面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政策上没有一个可执行的统一的“国家标准”,税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果把行权价设定为公平市价,则“公平”二字可能被人为操纵所扭曲。如果把行权价确定为发行价,其合理化程度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若发行价不能按市场原则确定,则偏低的发行价会导致ESO激励效果的弱化;二是赋予日与发行日一致要求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ESO应得到政策方面的许可。
作为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所有者给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经营者凭借这种权利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可以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并在其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该股票以获得差价。目前,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己向经理人实施了
股东目标函数和经营者目标函数是不同的,股东追求的是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只有将经营者的最大利益和公司股价捆绑在一起形成共同利益和价值偏好,才能做到二者兼容,而股票期权制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而产生的。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摆脱了过去传统的以会计利润等指标为业绩评价标准的做法,通过与企业股票增值挂钩的方式,使代理人能够分享股票增值的好处,进而得以分享剩余索取权。股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股票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外现,二者的长期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承包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委托代理制等形式发展到1994年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的年薪制。而当被国外企业广泛采用的股票期权薪酬制走近我们时,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