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后履行一方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若先履行一方未按约定履行债务,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请求。
在传统民法中,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并未被明确规定。然而,我国合同法第67条首次明确规定了顺序履行抗辩权的存在。该抗辩权适用于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主要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情况,这是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不同之处。
“顺序履行抗辩权”这一名称并不常见,使用该术语的人较少。然而,在2008年司法考试卷三的第57题选项a中使用了“顺序履行抗辩权”一词。此外,还有一些人使用“先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等术语来表述同一概念。实际上,这些术语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例如,“先履行抗辩权”强调先履行一方应先履行其债务,“后履行抗辩权”则强调抗辩权人本身履行的时间晚于先履行一方。
根据合同法第67条的规定,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并行使后,后履行一方有权暂时中止自己的债务履行,拒绝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以保护自己的期限利益和顺序利益。当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补救措施,将违约转为适当履行时,顺序履行抗辩权将消失,后履行一方必须履行自己的债务。因此,顺序履行抗辩权属于一种临时的抗辩权。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不会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
通过对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以及效力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基本了解顺序履行抗辩权的作用和效果。这对于我们通过行使这一权利来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关于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行使问题的案例分析。某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因供应的绿豆不符合合同标准,引发争议。在分析后履行抗辩权的构成时,涉及了合同的履行顺序、违约责任以及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限制等方面。文章强调了后履行抗辩权的重要性,并指出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和效力。适用条件包括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以及先履行方有证据证明后履行方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效力方面,先给付义务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或解除合同。
和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样,先履行抗辩权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是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在履行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一单务合同不发生先履行抗辩权的问题。此外,两项债务间应当有对价关系。“先后顺序”是依当事人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或者根据交易习惯而确定先后顺序。不安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