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作为一种法律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进一步认识其含义和特征。
根据抗辩权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将其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
独立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不必拥有主债权,只需对请求权进行抗辩。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
而从属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拥有请求对方履行债务的债权,该抗辩权仅从属于自己的债权而存在,起到担保作用。因此,一旦该债权消灭,抗辩权也随之消灭。例如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从属抗辩权只从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的债权角度来看具有从属性,而对方的债权则没有从属性。
根据抗辩权行使的效力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
永久抗辩权,也称为消灭抗辩权或毁灭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久拒绝对方的请求权。在诉讼中,这种抗辩权可以导致原告的起诉被驳回的判决。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在法定时效期限内,债权人未积极主张其债权,时效期限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拒绝债权人的请求,即享有时效完成抗辩权。尽管债权人仍然有债权请求权,但债务人可以永久地行使抗辩权,使债权无法通过请求权实现。
一时抗辩权,也称为延缓抗辩权或延期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权。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一方当事人未对方履行给付义务前,可以行使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经履行给付义务并提出请求,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即无法再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对方的请求立即生效。不安抗辩权也属于一时抗辩权,当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财产减少而难以履行给付义务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经给付或提供担保,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的不安抗辩权立即消失,对方的请求权立即生效。再例如先诉抗辩权,主债权人可以在未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前行使抗辩权,拒绝主债权人的请求。一旦主债权人已经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且未能取得效果,则先诉抗辩权立即消失,请求权生效。
根据抗辩权是否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产生,可以将其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
法定抗辩权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例如地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时效完成抗辩权,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第六十八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以及《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等。
约定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产生是否可以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基于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可以约定抗辩权的存在。例如甲与乙在无偿委托合同中约定,如果委托人甲不向受托人乙提供处理委托事务所需的费用,乙有权拒绝甲的请求。这样的约定显然是允许的。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请求权和抗辩权的区别。请求权是权利人要求他人特定行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相对权的典范。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对抗权,可拒绝请求权人的请求。请求权的特征体现在需要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权利作用体现为请求而非支配,权利效力上没有排他性。抗辩权主要针对请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