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作为一种法律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进一步认识其含义和特征。
根据抗辩权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将其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
独立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不必拥有主债权,只需对请求权进行抗辩。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
而从属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拥有请求对方履行债务的债权,该抗辩权仅从属于自己的债权而存在,起到担保作用。因此,一旦该债权消灭,抗辩权也随之消灭。例如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从属抗辩权只从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的债权角度来看具有从属性,而对方的债权则没有从属性。
根据抗辩权行使的效力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
永久抗辩权,也称为消灭抗辩权或毁灭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久拒绝对方的请求权。在诉讼中,这种抗辩权可以导致原告的起诉被驳回的判决。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在法定时效期限内,债权人未积极主张其债权,时效期限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拒绝债权人的请求,即享有时效完成抗辩权。尽管债权人仍然有债权请求权,但债务人可以永久地行使抗辩权,使债权无法通过请求权实现。
一时抗辩权,也称为延缓抗辩权或延期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权。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一方当事人未对方履行给付义务前,可以行使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经履行给付义务并提出请求,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即无法再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对方的请求立即生效。不安抗辩权也属于一时抗辩权,当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财产减少而难以履行给付义务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经给付或提供担保,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的不安抗辩权立即消失,对方的请求权立即生效。再例如先诉抗辩权,主债权人可以在未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前行使抗辩权,拒绝主债权人的请求。一旦主债权人已经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且未能取得效果,则先诉抗辩权立即消失,请求权生效。
根据抗辩权是否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产生,可以将其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
法定抗辩权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例如地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时效完成抗辩权,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第六十八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以及《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等。
约定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产生是否可以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基于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可以约定抗辩权的存在。例如甲与乙在无偿委托合同中约定,如果委托人甲不向受托人乙提供处理委托事务所需的费用,乙有权拒绝甲的请求。这样的约定显然是允许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时的对抗权。根据分类角度的不同,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以及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等。独立抗辩权不必拥有主债权即可行使,从属抗辩权则需自己拥有请求对待给付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