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种行为可以表述为"保留自己的给付"或者"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在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是否需要向对方作明确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规则。
1. 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可以不通知对方。这是因为不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表现是在届期不履行债务,此时应推定在先履行的一方了解另一方是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因此,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未通知另一方并不构成合同责任。这与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况不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2. 当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的履行有重大瑕疵或者只履行了部分义务时,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应当通知对方,给对方举证、解释、改正的机会,以防止损失的扩大。这是因为在先履行的一方有时可能不了解自己履行的效果。举例来说,合同约定甲方在1月2日发货,乙方在3月1日付款。如果乙方在收到货物时发现货物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他可以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付款,并同时通知对方,以便对方可以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