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发生在2007-2008年间,陈某与李某同居期间从沈某处购买水泥砖和白酒,共欠款24500元。2011年,陈某与李某解除同居关系并分割财产。2012年,沈某向陈某与李某讨要欠款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沈某自2011年10月份以后才开始主张债权,对李某关于该笔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意见予以采纳。陈某对该笔债务没有异议,应由陈某偿还。一审判决如下:一、陈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清偿沈某24500元。二、驳回沈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陈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称一审认定超过诉讼时效只对李某有效,而对陈某无效错误。请求撤销原判,驳回沈某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沈某向陈某、李某催要欠款时,该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陈某与李某均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陈某向沈某出具欠条视为同意支付该欠款,放弃了诉讼时效抗辩权。陈某注明的内容对李某无效,李某对该债权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不应承担清偿责任。二审维持了原判。
本案涉及的问题是,超出诉讼时效后的债权,经债权人向连带债务人主张权利,其中一人重新出具欠条,其他债务人未予认可,未予认可之债务人以超过诉讼时效行使抗辩权是否成立。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构成要件为:放弃权利的主体需具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处分能力;放弃行为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行为,无需权利人同意;义务人需知道诉讼时效完成、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诉讼时效期间视为未届满,义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拒绝给付不能成立,义务人负有的债务转为完全债务,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根据以上分析,诉讼时效抗辩权的理解更加清晰。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不具有涉他性,连带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债权已变为非完全债权,不具备法院保护的强制力。因此,在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的情况下,除非其他连带债务人同意或法律有特殊规定,一连带债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为不应具有涉他性。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