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根据其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
独立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自己不必有主债权存在,只是在另一方行使债权请求权时,有对请求权予以抗辩的权利。独立抗辩权包括时效完成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
从属抗辩权是指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自己必须有请求对待给付的债权,此抗辩权只是从属于自己的债权而存在,本质上起担保作用。从属抗辩权包括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抗辩权还可以根据其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
永久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远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的效力。一时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地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效力。
此外,抗辩权还可以根据其是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生,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
法定抗辩权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约定抗辩权则是当事人之间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1. 时效完成抗辩权:债权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不向债务人主张债权,时效期限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永远地拒绝债权人的请求。
2. 先诉抗辩权:保证人可以在主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行使抗辩权拒绝主债权人的请求。
3. 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方当事人在相对方未对待给付前,可行使抗辩权暂时拒绝相对方的请求。一旦相对方已为对待给付并提出请求给付时,则抗辩权消灭,请求权发生效力。
4. 不安抗辩权: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显形减少而有难以对待给付之情形时,在对方未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前,可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为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则抗辩权消灭,请求权发生效力。
抗辩权的分类和情形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抗辩权的含义与特征。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抗辩权,当事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在适用抗辩权的情形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时的对抗权。根据分类角度的不同,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以及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等。独立抗辩权不必拥有主债权即可行使,从属抗辩权则需自己拥有请求对待给付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