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认为,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是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的两项债务。根据先履行抗辩权,在对方未履行给付或未按约定给付之前,可以保留自己的给付。因双务合同的效力在于两项给付的交换,在"同时履行"的情况下,以拒绝给付对抗拒绝给付,是先履行抗辩权的应有之义。
早在1773年,菲尔德代表英国王座法庭审理了金顿诉斯顿一案。在该案中,一个经营丝绸的商人与他的徒弟订立了一个合同,约定在一年零三个月以后将他的生意转让给他的徒弟和另一个合伙人。作为该转让的代价,该徒弟将以按月分期付款的方式向该商人付款,并提供充分的担保以确保付款。然而,该商人没有按约定将生意转让给徒弟,导致徒弟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商人提出的反驳理由是徒弟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担保。徒弟的律师则反驳说,商人转让生意的承诺与徒弟提供担保的承诺是独立的,因此商人可以就徒弟的违约另行起诉。然而,菲尔德法官否定了这一观点,判决商人胜诉。虽然英美法不使用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但该案件反映的原理和规则与大陆法并无二致。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并不需要"对待给付"的限制,即使权利和义务之间没有对价关系,先履行抗辩权仍然可以成立。只要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先决条件,后履行者就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当然,在互为对价的债务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更可以成立先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都以双方债务到期为成立条件,但具体要求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双方对待给付的交换关系,并旨在使双方的债务同时履行,双方享有的债权同时实现。因此,只有在双方的债务同时到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而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求双方债务到期,但一方履行期在前,一方履行期在后。在后一方履行的情况下,以另一方的履行为自己履行的条件或因在后履行享有期限利益。当一方应先履行而未履行或虽履行但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另一方可以成立先履行抗辩权。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