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在现代社会被视为弱势群体,法律为其提供特殊保护。劳动债权得到优先保护是其中的典型表现。根据《海商法》第22条第1款第1项和第25条第1款的规定,船长、船员和其他在编人员在船上工作所产生的工资、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权优先于船舶留置权和船舶抵押权。然而,在《企业破产法》颁布之前,职工债权和担保物权在破产清算时存在争议。《企业破产法》第132条确立了担保物权优先的一般规则,但也有例外。
购房消费者是另一个弱势群体。由于我国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不成比例,房地产市场交易不规范,房地产商占据强势地位,购房消费者难以获知所购房屋的具体负担情况。为保护购房消费者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特别保护购房消费者对房地产商的请求移转房屋所有权的债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批复》的规定,购房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其请求权可以对抗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以及其他债权人就该房屋所享有的抵押权。购房消费者只要交付了全部或大部分购房款,其请求权即可对抗其他物权,无论是否占有房屋。然而,如果房屋上的抵押权已经通过登记公示,购房消费者的债权就无法对抗抵押权。
预告登记是债权物权化的重要表现。根据《物权法》第20条的规定,预告登记可以排除其他人取得将来房屋物权的风险。此前,我国一些地方性法规也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例如,《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规定了预告登记的对象是预购商品房和房屋建设工程的请求权。预告登记债权之所以具有优先效力,主要是为了防范原因行为和物权变动之间的时间差对物权受让人的风险。与其他优先性债权所追求的保护弱者的社会政策考量不同。
在我国,法律赋予优先效力的债权还包括:
重整程序的相关内容。法院收到重整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定,若重整计划未获通过,法院将裁定终止并宣告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多元化的启动主体和广泛的参与主体,担保物权受到限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体现在一旦法院裁定重整,其他破产程序必须停止。反映了社会本位的立
担保物权的特点和作用。担保物权具有支配性,体现在对担保财产的占有、处分、交换价值支配和处分行为控制上。担保物权也具有独立性和优先受偿性,独立于主债权,在偿还债务时优先于一般债权或其他权利受偿。基于现实考虑,国内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都认可担保物权作为物权
个人债务的诉讼和执行过程以及清偿顺序。诉讼过程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决等环节,时间长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案件复杂性等。债务清偿顺序方面,优先债权先于普通债权清偿,且担保物不足以清偿部分需与普通债权一同处理。遗产在清偿债务后如有剩余,方得交付遗赠。
动产质押的定义、特点、客体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等。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动产质权具有担保物权的特点,其客体限于动产。质权人必须占有质物,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以质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动产质押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