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担保是指为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清偿而承担的特别保证。担保通过担保合同而成立,担保合同成立后,就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由担保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担保合同,是以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为成立前提的。债权人和债务人订立的主合同,是担保关系产生的基础,也是担保的对象。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主要规定债权人和担保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物权法中,担保物权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有特定称谓的,主合同的订立者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是担保人,提供用作担保的物的所有权人是债务人或者担保人,对债权人来说当主合同的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债权人称为担保物权人。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只要债务人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担保物权人也即债权人有权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这是担保物权的固有性质。它不仅可以优先于一般的债权,而且,可以优先于法定的债权。例如,就税收债权而言,国家享有税收优先权。不过,从担保物权的效力出发,其较之于税收优先权应当处于更为优越的地位。这就是说,在担保物权设定之后,如果债务人欠下税务机关的税收,税务机关不得因税收优先权而先于担保物权人受偿。《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这就是说,对于在担保物权设定之前已经拖欠的税收,税收债权优先于后设定的担保物权。如果在设定担保物权时,担保物权人已经知道欠税的,担保物权人仍然接受该担保物,则表明其自愿承担了风险,所以,税收应当优先于担保物权而执行。反之,设定担保物权之后,债务人欠税的,国家只能等债权人就担保物权实现权利之后,再行征收。
重整程序的相关内容。法院收到重整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定,若重整计划未获通过,法院将裁定终止并宣告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多元化的启动主体和广泛的参与主体,担保物权受到限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体现在一旦法院裁定重整,其他破产程序必须停止。反映了社会本位的立
担保物权的特点和作用。担保物权具有支配性,体现在对担保财产的占有、处分、交换价值支配和处分行为控制上。担保物权也具有独立性和优先受偿性,独立于主债权,在偿还债务时优先于一般债权或其他权利受偿。基于现实考虑,国内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都认可担保物权作为物权
个人债务的诉讼和执行过程以及清偿顺序。诉讼过程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决等环节,时间长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案件复杂性等。债务清偿顺序方面,优先债权先于普通债权清偿,且担保物不足以清偿部分需与普通债权一同处理。遗产在清偿债务后如有剩余,方得交付遗赠。
动产质押的定义、特点、客体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等。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动产质权具有担保物权的特点,其客体限于动产。质权人必须占有质物,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以质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动产质押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