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源于德国法,根据《德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并应向他方先行履行时,如果另一方的财产明显减少,有难以对待给付之虞时,先行履行的一方可以拒绝给付。
此外,法国学说将不安抗辩权称为“不履行的抗辩”,它源于中世纪罗马法的约因学说。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613条的规定,如果买受人陷于破产或无清偿能力,导致出卖人有丧失价金的风险,即使出卖人同意延期支付,出卖人也不负交付标的的义务,除非买受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证。
此外,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和中国台湾省等地的法律也对不安抗辩权进行了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安抗辩权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法国的规定侧重保护卖方利益,仅适用于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并采用支付不能主义。而德国民法典的规定不限于买卖合同,适用于所有双务合同,并不再拘泥于买受人破产或无清偿能力的限制,只要买受人的财产明显减少,出卖人就可以拒绝给付。因此,德国法对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更广泛,更有利于保护先行履行义务人的权益。
英美法系也有保护先行履行义务方的规定,称之为预期违约制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收了英美法的理论,将预期违约分为预先根本违约和预先非根本违约。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相似,两者都体现了合同法的公平精神。
中国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提供充分保证时,应履行合同。如果当事人一方中止履行合同而没有确切证据,就要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中国新颁布的《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对其行使规则进行了具体规定。
中国合同法的不安抗辩权规定既吸收了大陆法系的优点,也吸收了英美法系的长处。其形式和框架来自大陆法系,保护双务合同互负债务的先行履行一方的权利。而不安抗辩权的发生原因则来自英美法系,采用了预期违约制度中权利发生的多原因主义,更全面地保护先行履行一方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与其他法律权利共同组成了维护双方权益的法律体系,使得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对违法诈骗行为的防治。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