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有哪些
时间:2024-04-09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由于不当得利发生的原因特别复杂,且与其他请求权不易区分,因此,在处理不当得利案件时,很容易与其他案件相混淆,把该类性质的案件当作其他案件来处理。那么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有哪些?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之间的关系
根据罗马法,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基于受益人对不当收益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换句话说,只有在无法通过所有权请求返还时,受损人才能行使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和第61条的立法精神,不当得利之返还请求权与基于所有权请求受益人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原则上有所不同。因为这两种请求权不能同时存在,并且从适用所有权返还制度来看,受害人更有能力主动行使请求权,因此该制度优于不当得利返还制度。换句话说,如果受害人可以基于所有权请求返还,原则上应排除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债务履行请求权之间的关系
在债的关系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债务人未履行应履行的债务属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及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问题,与不当得利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是基于原债的关系,而不是基于不当得利制度。因此,债务履行请求权排除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例如,如果买受人在收到物品后拒绝支付价款,出卖人请求买受人交付价款的权利属于债务履行请求权,而不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请求权的关系
从性质上看,不当得利往往是由于受害方自身或第三方的误解或过错导致的,而不是受益人的违法行为。而侵权损害是由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引起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此外,不当得利受益人的责任是返还不当利益,而侵权损害的行为人主要是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此外,不当得利的存在要求受益人基于对方受损失,而侵权损害则不需要这样的要求。在举证责任上,不当得利的受损失人只需证明受益人的收益是基于自己的财产受损,而侵权损害的受害人还需要提供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违法性的事实。虽然存在上述区别,但两种制度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可以共存。在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能够完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时,就没有适用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余地。
结论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债务履行请求权相比较时,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适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与侵权损害请求权相比较时,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两者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可以共存。因此,在具体的案件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的请求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工程款超付是否认定为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有哪些
-
不当得利的占有人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