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簿出现权属登记错误的情形主要有三种:
(a) 共有的不动产登记在一人名下。
(b) 因履行无效合同产生的登记错误。例如,甲受乙欺诈将一套房屋出卖给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半年后,法院判决撤销甲、乙间的买卖合同,乙随即将该房屋出卖给不知情的丙,并为丙办理了过户登记,丙可善意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c) 因其他原因发生的登记错误。例如,乙承租甲的房屋期间,与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串通,将甲的房屋登记在乙名下,乙随后以自己的名义将房屋出卖给不知情的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丙可善意取得该房屋所有权。
若不动产登记名义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无权处分,买卖合同(互易合同)属于效力待定。
第三人为善意即不知道这是无权处分。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动产登记簿上存在异议登记(但15天未起诉的除外)、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第三人不得主张为善意。善意的推定是基于登记物权的真实拟制性而产生的,建立在不动产登记这种公示方式之上。除非有反证证明第三人是恶意的情形,不动产物权变动交易的当事人被视为善意的交易者,无需为这种善意负担举证责任。只有否定这种善意推定的人,才负担举证证明物权受让人主观上为恶意的义务。
第三人以合理的价格受让,因此赠与、继承、企业合并等情形不可行。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本观点,只要无权处分与第三人约定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第三人是否实际支付了价款,在所不问。
为了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必须办理过户登记。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不当得利债权能否转让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涉及协议或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情况下,不当得利债权可以依法转让。同时,《民法典》对债权转让的规定也进行了明确。违法的债权债务转移是无效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债权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