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房拆迁过程中,公房承租人享有一定的补偿权益。根据公房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后,公房承租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得补偿:
公房承租人可以以被拆迁人的身份,按照房改政策购买承租房屋,并获得相应的补偿。
被拆迁人可以通过异地安置的方式,与公房承租人解除原租赁关系,并提供实物补偿。
被拆迁人可以通过协议方式收购公房承租人的公房使用权,并提供相应的货币补偿。
除了以上补偿方式,公房承租人还享有一些权利,包括:
在公房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应当与房产管理部门或房产经营管理部门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人应及时通知直管公房承租人或使用人,停止原租赁合同的执行,并停收租金。
公房拆迁涉及多方利益的分配,首先需要确定公房承租人的资格。以下情况需要进行公房承租人资格的确定:
如果原承租人仍然健在,一般不会发生承租人变更,补偿对象仍然是原承租人。
如果承租人依法变更,变更后的承租人将成为新的公房承租人,并在拆迁中享有补偿获益权。然而,有时会出现不符合规定的变更情况,侵害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被侵权的家庭成员可以请求公房管理部门或直管公房经营管理单位撤销原变更。如果政府公房管理部门或直管公房经营管理单位拒绝变更,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
如果原承租人去世后,公房由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继续居住,且没有办理变更手续,家庭成员之间可能存在对变更承租人的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公房承租人的资格可以根据实际居住情况和缴纳房租的状况来确定。如果与政府公房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公房租赁关系,实际居住的家庭成员将成为事实上的公房承租人。然而,由于没有进行正式变更登记,其公房承租人身份可能不明确,容易受到其他当事人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承租人应向政府公房管理部门申请确认或变更资格。
承租人在拆迁过程中所面临的损失及权利缺失问题。承租人应享有获得搬迁、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及装饰装修补偿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征收部门未给予承租人足够的权利,导致承租人在征收过程中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承租人也应享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
违章建筑拆迁时是否给予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法建筑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被拆除时无法获得补偿。对于租赁的房屋,如果承租人与房东解除租赁协议并获得安置,则不再获得补偿。若未解除租赁协议,可获得搬迁补助费等补偿。如不满补偿,可申请行政复议。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公房拆迁补偿问题以及公房买卖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公房拆迁方面,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拆迁补偿需要与被拆迁人协商并签订补偿协议。对于公房买卖,要注意购房人去世后的产权手续问题和公产房承租人的继承问题,其中继承人可以继续支付房价款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