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会因为债权消灭而消失。留置权的主要目的是担保债务的履行,当债权已经得到满足时,留置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也反映了留置权和其他担保物权的属性特征。担保物权随着主债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主债的消灭而消灭。
债务人可以为了消灭留置权,有权要求留置权人接受其提供的担保。留置权人对债务人有义务接受其提供的担保,债权人的留置权会因为债务人提供担保而消失。提供担保的好处在于既能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又能使债务人可以充分利用没有留置的财产,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债务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过债权人的认可,担保物的价值要相当于留置物的实际价值,以免造成债权人的经济损失。
留置权的成立必须满足债权人依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的条件。债权人对债务人动产的占有是留置权成立的基本要件。留置权的主体是债权人,只有依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才能行使留置权。但并不是一切合法占有他人财产都可以成立留置权,例如无因管理人占有他人财产,虽然属于合法占有,但不能成立留置权。只有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权人才有留置权。
留置权的成立还需要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指的是债权人对动产的留置权与债务的产生是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发生的。例如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因定作人不交付加工费用,有权留置定作人送交的加工定作的物。如果动产与债权无关,则不能成立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能利用本合同的权利对其他无牵连的债的标的行使留置权的担保。
留置权的成立还需要债务已届清偿期。债权人只有在债权已届清偿期,债务人仍未清偿债务时,才可以将其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留置。如果债权尚未到清偿期,债务人仍处于自觉履行合同的状态中,债务人是否自觉按期清偿债务尚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债务人的财产行使留置权,将违背民事活动所遵循的公平原则,因此留置权还不能成立。在双务合同中,如果占有对方财产的一方未履行本身所负的债务,即使债权已届清偿期,也不得主张行使留置权。例如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方未完成定做事项,就不得主张留置权。
留置权在不同合同类型中的适用范围。在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中,留置权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权利责任做了详细的阐述。当合同一方未履行支付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物品进行折价或变卖以清
遗产债务清偿顺序的法律规定。优先清偿享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特殊权益的优先债权,随后清偿普通债权。交付遗赠需在税款和债务清偿完毕后进行。剩余遗产由继承人继承。遗产债务清偿涉及复杂情况,应由继承人和债权人协商解决或请求法院处理。
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担保物上的相互关系和效力。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上的权利,留置权和质权涉及动产的占有。三者都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目的,并在特定财产上设定权利。在担保物上,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但具体情况会根据担保物
我国物权法中关于留置权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留置权属于动产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其合法占有的动产并享有优先受偿权。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被留置的财产必须是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财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