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中保管人的留置权是什么
时间:2023-12-0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为了保证债权债务的顺利实施,一般寄存人都会留置一些保管物,一旦寄存人违反约定不支付保管费(报酬)以及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具体法律是如何规定留置权的呢,可以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
保管合同中保管人的留置权是什么
合同法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三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保管合同中约定寄存人向保管人支付报酬,包括报酬的数额、支付方式和地点等。当事人在合同中作出此约定时,寄存人有义务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报酬,即保管费。
其他费用的处理
"其他费用"是指保管人为保管物品实际支出的必要费用。法律对"其他费用"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1. 当事人约定有偿保管,保管人为保管物品实际支出的费用已经包括在报酬(保管费)中;2. 当事人约定无偿保管,但可以约定寄存人应当支付为保管而支出的实际费用。如果有此约定,寄存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即使没有此约定,根据公平原则,寄存人也应当支付为保管而支出的实际费用。
保管人的留置权
如果寄存人违反约定不支付保管费和其他费用,保管人有权对保管物品享有留置权。留置权是指保管人以该财产抵押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管人在留置保管物品后,应给予寄存人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履行债务。只有在寄存人逾期未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才可以处理留置的财产。同时,在这段时间内,保管人仍有责任妥善保管留置物品。如果由于保管不善导致留置物品毁损或丧失,保管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当事人可以另有约定,也可以选择不行使留置权。根据担保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品"。例如,如果寄存人寄存的手表是其祖传物品,对寄存人具有特殊意义,可以与保管人在合同中约定:即使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保管人也不得对该手表进行留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所有权法律规定
关于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所有权法律规定、留置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法律规定,以及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标的范围的海运实践等相关内容。随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留置权的标的范围有扩大趋势,并加强了对承运人的保护。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实践中存在争议,包括
-
法律上留置权适用范围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
留置权的实现程序
留置权的实现程序及其相关条件与消灭情形。留置权的实现需按《担保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宽限期、协商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步骤。留置权产生的条件包括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与动产占有有牵连关系、债权已届清偿期等。留置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债权消灭、提供其他担保替代留置担
-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以及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的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同时,留置权对留置物所有人的效力表
-
留置权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
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
-
留置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