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人的破产案件被法院受理且债务已到期时,债权人可以根据保证合同的规定直接向保证人追偿。对于无法从保证人处获得全部偿还的债权部分,如果债权人仍无法从债务人处获得偿还,那么债权人需要自行承担由于选择交易对象和保证人不当而导致的风险损失。
负补充责任保证人的追偿问题涉及到先诉抗辩权的处理。《担保法》对于保证人破产情况下,是否应该取消负补充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并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学者主张,在负补充责任保证人被申请破产时,债权人仍应先向主债务人请求清偿,不能直接将其债权列入破产债权,仍应保留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然而,如果保留负补充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要求债权人先向债务人请求清偿(债务已到期时)或者待债务到期后先向债务人请求清偿(债务未到期时),然后再向保证人请求清偿,就可能出现向保证人请求清偿时,保证人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毕的情况,这相当于变相免除了保证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提出应当取消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以保障交易公平,实现权利设置的本意,而不是限制债权人的追偿权利。筆者认为,为了维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在保证人被宣告破产时,应将其未到期的保证责任视为已到期,在减去未到期利息后予以清偿。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