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责任中,先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一般保证。对于连带保证责任而言,由于连带责任保证的性质使得债务人保证人对主债务的履行无先后次序之分,保证人与债务人属于同一次序,保证人不享有次序利益,因而没有先诉抗辩权。而在一般保证中,主债务履行期限届至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只能先请求债务人履行,此时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清偿次序有先后之分,其中债务人是第一次序,保证人为第二次序。所以,先诉抗辩权只存在于一般保证中。
在审理涉及一般保证合同纠纷诉讼中,保证人主张了先诉抗辩权时,法官还应判明其是否实际享有先诉抗辩权。根据我国的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一般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
债务人的住所发生变更,包括国内的迁移和由国内向国外的迁移。如果债务人的住所在保证合同签订以前就已经变更,债权人愿意承担债务人住所变更可能引起的不利后果。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重大困难的判断需要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利用其自由裁量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是重大困难的必要条件。如果债务人虽迁往国外但在国内有财产且容易执行,保证人仍享有先诉抗辩权。其他重大困难情形需要法官根据一般保证及先诉抗辩权的立法意图及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务人不能清偿全部到期债务已成定局。如果允许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则对债权人明显不公。根据我国规定,破产案件受理后即进入破产程序,其他民事执行程序被中止,债权人无法就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因此不具备先诉抗辩权行使的必要条件。
先诉抗辩权是保证人的一项民事权利,因此,保证人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该权利。放弃可以在订立合同时载明,也可以在订立合同后明确表示。国外一些相关法律规定明示或默示都可以,我国法律只承认保证人以书面方式放弃先诉抗辩权。一旦保证人以书面方式放弃先诉抗辩权,即不能再行使该项权利。如果债权人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而保证人未拒绝而为清偿义务,应视为放弃了先诉抗辩权,不能事后以抗辩权为由请求返还。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施工方在未递交竣工资料的情况下起诉要求支付工程款的法律处理。对于施工方的诉求,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一方面,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方的主张应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合同约定的决算审查程序和法定的不安抗辩权也需要考虑。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债务人可以不经过债权人同意进行债务转让。这些情况包括债权人同意的情况、新债务人的抗辩权以及与主债务相关的从债务等方面。新债务人需要承担与主债务相关的从债务,除非这些从债务是原债务人个人专属的。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