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船舶留置权在船舶优先权和船舶抵押权之后受偿。船舶留置权是指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时,造船人或修船人可以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以保证造船费用或修船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修船人修理好船舶后,如果船舶所有人不支付修理费用,修船人有权留置船舶,并且修复费用归修船人所有。
船舶留置权是一种债权人占有他人动产,并在该动产所产生债权获得清偿前,留置该动产作为担保债权受偿的法定担保物权。这种留置权的产生是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
船舶留置权是以船舶为标的的留置权。根据公平原则,现代各国民事立法普遍规定了留置权制度。留置权起源于古罗马法的恶意抗辩权,该权利为权利人拒绝为给付的债权性权利,不具有物权的效力。近现代国家的民事立法在规定留置权制度时,受到中世纪商事习惯法的影响,形成了债权留置权和物权留置权两种不同的留置权制度。
在船舶留置权领域,各国的规定存在差异。例如,在一些国家,船舶滞留权是船舶留置权的别名,二者属于同一概念。然而,在另一些国家,船舶滞留权是一种行政措施,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并且与船舶留置权在本质上存在区别。
关于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所有权法律规定、留置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法律规定,以及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标的范围的海运实践等相关内容。随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留置权的标的范围有扩大趋势,并加强了对承运人的保护。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实践中存在争议,包括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留置权的实现程序及其相关条件与消灭情形。留置权的实现需按《担保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宽限期、协商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步骤。留置权产生的条件包括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与动产占有有牵连关系、债权已届清偿期等。留置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债权消灭、提供其他担保替代留置担
建设工程留置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建设工程留置权适用于加工承揽合同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合法占有债务人财产的一方有权扣留物品并优先受偿。承揽方在定作方超过领取期限不支付报酬时可行使留置权。建筑安装单位在履行义务后,建设单位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