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物权法颁布之前,一些法律对船舶、航空器的物权登记效力问题已有规定。例如,海商法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还有民用航空法等也有类似规定。 上述规定为民法学界普遍认可,实践中也没有什么问题,为了保持法律的稳定性,物权法延续了对这类动产登记对抗主义原则的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汽车因价值超过一般动产,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准不动产,但是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本身具有动产的属性,其物权变动并不是在登记时发生效力,依照本法规定,其所有权转移一般在交付时发生效力,其抵押权在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但是,因船舶、航空器和汽车等动产的价值较大,法律对这类动产规定有登记制度,其物权的变动如果未在登记部门进行登记,就不产生社会公信力,即使已经发生物权变动效力也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所谓善意第三人,就是指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物权发生了变动的物权关系相对人。例如,甲将其汽车卖给乙并已经完成交付,但没有进行登记,这时该汽车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乙,但如果甲又背着乙将汽车卖给不知情的丙并进行了登记,乙就不能以事先已经取得该汽车所有权而对抗丙,丙获得该汽车的所有权。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主要条款效力变更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变更合同条款,但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否则变更无效。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免责条款中造成人身伤害和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无效。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变更需遵守
房屋买卖合同在二手房买卖交易完成后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等需登记,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未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卖方需配合过户,如不履行义务,买方可根据购房合同中的约定处理,协商不成可起诉。购房协议通常规定卖方有协助办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