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消停,今年特别火,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似乎买房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效应,国内的、国外的,学区房、二套房。不过中国式买房有着几个常见误区,影响几代人。那么,买房有哪些常见误区?下面就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买房常见误区
误区一:追求一步到位
在老一辈人中,追求一步到位在买房中相当普遍。他们经历过艰苦年代,深知赚钱的不易。因此,买房对于一家人来说,需要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元,可以说是倾注了全家之力。很多人希望买到地段好、户型好、楼层好的房子,这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地段好户型好的价位会稍高一些,而便宜的又不符合要求。因此,很多人犹豫不决,房价一点点上涨,房子却还未买成。因此,买房时不要总是追求一步到位,要有一定的策略性。如果家庭成员不多,可以先买一个小的房子,等过几年再卖掉换成大的。当然,这也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和购房需求来决定。
误区二:买涨不买跌
买涨不买跌是多数人的心理。他们认为现在不买房价还会涨,买了以后希望房价再涨多一些。如果没买,就希望房价再跌一些。对于刚需族来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并作出长远的规划。例如,需要明确自己买房的理由、现有资金能够买到多大的房子、是否打算换房等。不要一味地关注房价的涨跌,要清楚自己是否准备好买房。
误区三:攒够了钱再买
有些人习惯攒够了钱再买房。他们认为买房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必须要攒够了才能买。然而,这种观念在如今的房价飞涨时代已经过时了。与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才买房相比,像美国老太太那样贷款买房更容易实现买房梦。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攒一辈子钱也只能买个厕所。因此,攒够了钱再买房的观念需要重新审视。
误区四:跟风炒房
买房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效应。当楼市火爆时,一部分人并非因为有需求才买房,而是看到周围的人炒房投资,自己也跟风买。然而,房子作为固定资产,想在短时间内卖出去并不容易。而且,如果投资时冲动购买了不好的房子,导致房子贬值,无法偿还房贷,银行不仅有权收回房子,还可能要求补偿差额。因此,不要盲目跟风炒房,要理性判断。
误区五:房产证上写子女名字
有些人买房时习惯将房产证写在子女名下,认为早晚都要给孩子,以后改名字太麻烦。然而,将房产证写上孩子名字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孩子成年后再买房会受到限购政策影响,还需要多付首付和利息。而且,一旦征收房产税,孩子结婚后买第二套房时可能要交房产税。因此,在加名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
误区六:以租养房忽略成本问题
以租养房指的是用一套房子的房租偿还另一套房子的贷款。然而,以租养房并不适合所有人。作为长期性的投资,一定要考虑房屋空置率的问题。在一些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三四线小城市,房子可能租不出去,还需要支付物业费、取暖费等成本。因此,打算以租养房的人,一定要选择人口流动性大的大中型城市、城市交通发达的地段。同时,要注意了解该地区的空置率,并留出足够的资金度过“空置风险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误区七:听信广告
买房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要禁得住忽悠。特别是在像今年这样火爆的市场情况下,各种楼盘销售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一些购房人容易被广告所吸引,结果买了之后才发现广告宣传上的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购房时除了查看对方证件外,也要实地走访,最好找专业人士请教,将房子的规划情况和违约条款落实到合同上,以便出现问题时有足够的证据进行维权。
误区八:雇佣第一个见到的经纪人
一些缺乏经验的购房人会与第一个遇到的地产经纪人合作。然而,最好还是多见几个经纪人进行比较,选出几个候选经纪人,单独约出来见面聊聊。确保与他们合得来,并能认同他们的工作方式,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经纪人合作。因为除了卖房人,与购房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房产经纪人。靠谱的经纪人能帮助提高购房效率,而不靠谱的经纪人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