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留置权制度
一、船舶留置权的特点
船舶留置权,是船舶担保物权的一种。船舶留置权不仅具备民法留置权的从属性、不可分性、“二次效力”等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根据造船合同或修船合同而占有船舶的造船人和修船人为权利主体。就海商法调整的关系而言,能够根据合同占有他人船舶的债权人,主要表现为船舶建造人、船舶修理人、船舶拖带合同中的拖带人、船舶救助人以及沉船起浮或打捞人等。但《海商法》及有关的国际公约均没有把船舶留置权的权利主体扩大到造船人和修船人以外的人。这主要为了尽量减少排在船舶抵押权之前优先受偿的船舶担保物权的数量,以提高船舶抵押权人(通常是为船舶提供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的优先受偿机会,进而达到鼓励航运投资的目的。
2、以根据造船合同或修船合同而占有的船舶为客体。船舶留置权的客体,仅限于根据造船合同或修船合同所占有的船舶。这包括两重含义。第一、非因造船合同或修船合同而占有船舶,不产生船舶留置权;第二、作为某一船舶留置权客体的船舶,须是特定合同项下的船舶,或称当事船舶,而不包括其它船舶。
3、作为留置物的船舶不必须是债务人享有所有权的船舶。中国《海商法》规定可以留置的船舶是(造船人或修船人)“所占有的船舶”。据此,作为船舶留置权客体的船舶,并不必须是“合同另一方”享有所有权的船舶。换言之,造船人或修船人对其根据造船合同或修船合同所占有的船舶或“合同另一方”交付建造或修理的船舶得主张船舶留置权。
4、一般须通过法院拍卖实现二次效力。留置权的二次效力,是指当债务于履行期满超过一定期限后仍不履行债务时,留置权人得依法处分留置物,以其变价优先受偿的效力。
二、船舶留置权的取得条件
船厂在双方没有订立留置权条款的前提下有没有留置船舶的权利是所要关注的问题。结合中国《担保法》的规定,船舶留置权的取得条件有三:
(1)须船厂占有船东的船舶,且该占有是合法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84条的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2)须修造船合同已届清偿期。船厂虽占有船东的船舶,但在合同尚未届清偿期时,因此时尚不发生船东不履行债务的问题,不发生留置权。
(3)须该修造船合同与该船舶有牵连关系,船厂不能留置合同以外船东的船舶。所谓的“牵连关系”,就是债权与标的物的占有的取得是基于同一合同关系。
留置权在不同合同类型中的适用范围。在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中,留置权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权利责任做了详细的阐述。当合同一方未履行支付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物品进行折价或变卖以清
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问题。商事留置权是在商业交易中,债权人可以留置自己占有的债务人的物品或有价证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符合其立法目的,对交易各方利益平衡和社会成本减少有重要作用。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的发生与动产有牵连关系,且债权已届清偿期是留置权成立的关键条件。例如,在维修合同中,若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与动产有同一合同关系且债权已到清偿期未获清偿,则债权人有权行使留置权。不动产和
船舶优先权的法律性质,分析了其与民法中的担保物权的区别。船舶优先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担保物权,其产生基于法律强制实施,不需要公示,实现方式通过法院依法处分船舶。与民法中的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相比,船舶优先权在产生基础、实现方式、标的物范围等方面均有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