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只有留置权被明确为法定物权。留置权是指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的情况下,享有对该动产的优先受偿权。
法定物权是指根据物权法的具体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应由法律直接规定,不得由当事人自由协商或确定。除了留置权,我国的法定物权还包括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
要实现留置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只有当留置权所担保的主债权的清偿期限已经届满,留置权才具备实现的条件。
留置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发生二次效力。当债权清偿期限届满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留置权仅产生留置的效力,即权利人有权留置标的物,但尚不发生优先受偿的效力。因此,留置权人必须再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真正实现留置权。
要实现留置权,有以下几种方法:
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协商,或者通过法院审理后判决,按照留置物的品质和市场价格,将留置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从而实现留置权。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就拍卖留置物达成一致,可以自行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只能通过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强制拍卖。
变卖是一种比拍卖更为简易的方式,不需要经过竞价,债权人或法院可以直接以相当的、合理的价格出卖标的物。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变卖留置物,如果协商不成,留置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并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将留置物拍卖或变卖。在变卖或拍卖后,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然而,为了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人民法院一般以拍卖为原则,将变卖作为例外。
如果在行使留置权的过程中发生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帮助和指导,以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是不存在父债子还这一种说法的,债务人由债务人的财产偿还,但如果父母死亡后,子女继承遗产,而父母生前还债务未清偿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子女以继承的遗产价值为限偿还债务。所谓优先债权,是指债权人在遗产上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情形
可能会产生法律纠纷,导致工程停摆、支付违约金等。若建设单位有意拖延或无理拒付,施工企业可按合同规定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及滞纳金,或行使留置权,不予交付完工工程。以上针对拖欠款的对策,施工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债权的具体情况,或者单个实施,或者综合运用。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后,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企业之间留置亦不再受同一法律关系限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不能成立留置权的。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是留置权的取得所应具有的事实。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道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仍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在债权的发生与标的物的占有取得是因同一合同关系而发生,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