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在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时,应当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如果给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侵害方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赔偿邻方的损失。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应当运用法律来调节彼此间的矛盾,使他们有权从邻方获得必要的便益,并防止来自邻方的危险和危害。同时,对各自所有权的行使也应受到限制,不能损害邻方的合法权益。因此,相邻关系实际上是在考虑相邻各方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后,对行使所有权进行限制或节制的一种制度。享有地上权的人也适用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
相邻关系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1. 关于水利与水害关系:涉及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特别是高低地、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需水与排水问题。如果造成对方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分享水利,费用应当分担。
2. 关于防止危险和危害:涉及环境污染、存放及使用易爆、易燃物品、近房施工、危险建筑等问题。相邻双方应避免由于自身原因对邻方造成危险和危害,并有权要求排除来自邻方的危险和危害。一旦造成损失,责任方应依法承担责任。
3. 关于邻地的通行和使用:包括穿越邻地至公共通道的通行权,通过邻地设置管道和线路,以及因建筑施工而使用邻地等。如果因此造成邻方损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相邻关系的举证责任应由实施方承担,被实施方的举证可能会更加困难,类似于环境案件的情况。
除了上述较为复杂的情况外,相邻关系还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 相邻安全关系
2. 相邻土地使用关系
3. 相邻竹木归属关系
4. 相邻管线安设关系
5. 相邻防险、排污关系
6. 相邻光照、通风、音响、震动关系
7. 相邻用水、流水、截水、排水关系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邻居之间的违建纠纷。被告在露台擅自搭建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原告的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原告要求拆除并恢复露台原状。法院判决被告拆除构筑物并恢复露台原状,被告虽声称得到了默许但未提供证据证实。律师解析了相邻权中的常见权利,如通行权、水权、建筑权等。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相邻方应正确处理采光等相邻关系,侵犯采光权需承担法律责任。采光权是有条件和有范围的权利,不能仅通过测量确定。建筑布局需综合考虑日照、采光等要求,保障居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居民可通
相邻权是基于相邻关系产生的权利,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和使用人因对各自所有或占用的不动产行使权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权的保护并非针对不动产所有权本身,而是权利人对不动产的利用以及不动产功能的正常发挥。给相邻方造成妨碍和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