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区分所有权 > 儿媳妇有权利住公婆的房子吗

儿媳妇有权利住公婆的房子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6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7655
在现实生活中,儿媳与婆婆的关系往往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婆媳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家庭往往会存在很多的不和谐,那么儿媳妇有没有权利住公婆的房子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儿媳妇有权利住公婆的房子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儿媳有没有权利往公婆的房屋,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要看房屋产权归属问题,如果产权是公婆的,公婆有权不让儿媳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三十九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关于居住权的法律规定

居住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制度。各国法上的居住权大体上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居住权是在他人的房屋所有权上设立的物权,在自己的房屋上不能设立居住权。设立居住权,既是房屋所有人实现自己的房屋价值的一种手段,也是房屋所有人处理自己的财产的一种方式,更是房屋所有权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回馈。

第二,居住权是为特定的自然人的生活用房的需要而设定的权利。居住权人只能把所取得的房屋用于生活需要,而不能挪作他用。比如用作商业房等。在双方当事人有约定和某些特殊情况下,居住权人可以将少量的房屋予以出租以获取收益。

第三,居住权是为特定人设定的。因此,居住权以外的人一般不能享有居住权。进而言之,居住权的主体范围具有有限性。法人或其他组织(如合伙团体)不能享有居住权。

第四,居住权一般具有无偿性,居住权人无需向房屋的所有人支付对价,所以被称为“恩惠行为”.如果需要居住权人向房屋的所有人支付对价,则就相当于租赁了。总之,居住权从其性质、本质方面看,应当是一种无须支付对价的无偿行为。当然,居住权人应当承担居住房屋的日常维护费用。由全国人大制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第213条第2款还规定:居住权人占有、使用住房以及其他附着物,可以不支付使用费,不承担重大维修费用,不过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居住权的期限一般具有长期性、终身性。这一点是居住权的一项重要特征。居住权因为是用来供没有房屋的人居住的,所以权利人对房屋的居住权如果没有约定的话,应当理解为与其生命供始终。居住权的这种期限的长期性、终身性无需在合同、遗嘱、遗赠中规定下来。应解释为当然应当这样,或解为是一种当然的默示条款.

第六,居住权因为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即用来供没有房屋的人居住的,是用来确保其生存利益的,所以居住权人享有的居住权不能转让、不能上市让与给他人。出租也只能是出租房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并且,居住权不得由他人继承。这一点表明了居住权权利主体的特定性。

第七,居住权与其他用益物权如农地使用权、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不同,居住权的效力较这些用益物权的效力弱。在理论上可以把居住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对待。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

    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包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热心公益事业、具备组织能力和必要工作时间等条件。文章还介绍了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和组成方式,成员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可以是兼职人员义务服务,业主委员会通常由5至17人组成

  • 购房前是否要先问清土地使用权问题

    购房前需要关注土地使用权问题的多个方面。首先,房屋类型和土地用途可能不同,即使房屋类型为住宅,土地用途也可能是综合用地。其次,土地使用权年限从开发商拿地时起算,购房者实际取得的只是剩余年限。另外,烂尾楼的土地使用权年限可能大幅缩水,且居住用地可能转为

  • 住宅质量保证书的内容

    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其中住宅质量保证书包括质量等级核验、工程使用年限、防水工程和设备保修期、报修时限等;住宅使用说明书则涵盖了相关单位信息、结构类型、装修注意事项、设施配置说明、设备安装预留位置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内容。两部分内容共同确保住

  • 业委会:组织和权力

    业主委员会的定义、产生、权利、职责以及行使权利和罢免的条件。业主委员会是由业主选举产生的组织,代表业主利益,拥有决策权、审议权和监督权。其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并履行召集业主大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等职责。在行使权利时需要遵循一定程序,而罢免业主委员

  • 儿媳妇欠债还不起婆婆该还吗
  • 婆婆打骂媳妇时儿媳妇该如何维权
  • 没赡养老人的儿媳妇能得遗产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