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中介纠纷 > 买方卖方仍应支付中介费吗

买方卖方仍应支付中介费吗

时间:2020-07-21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8222
在很多时候我们购买房屋可以自己去找,也有可能是通过中介介绍,通过中介那么购买房子的速度就比较快,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支付中介费?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永川律师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买方卖方仍应支付中介费吗

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但是如果买方和卖方双方签订的合同之后不想给中介支付中介费的,那么中介可以向法院起诉卖方和买方。

《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426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为了更好的理解,以案例为例: 

2012年1月龚某至某房地产中介公司将其所有一套房屋挂牌出售。2012年2月,经中介公司介绍,龚某与洪某谈妥了房屋买卖的相关事宜,当日龚某、洪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居间合同》,约定房屋交易的事项,房屋总价人民币300万元,并明确双方于2012年2月底前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在签订买卖合同后,洪某与龚某各向中介公司支付中介费人民币3万。2012年2月28日,龚某与洪某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除一般约定外,双方还约定如洪某未通过有关部门审批而不能购房的,《房地产买卖合同》解除,双方不承担责任。后由于洪某不具备国家政策规定的购房条件,无法购买龚某的房屋,双方解除了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但中介公司仍要求龚某与洪某给付中介费,龚某与洪某均不愿给付。2012年4月15日,中介公司将龚某与洪某告上法庭,要求龚某与洪某各给付中介费3万元。龚某与洪某则认为,《房地产买卖合同》根据约定解除,双方都没有过错,合同未实际履行,不应当给付中介费。

法院判决:应当支付中介费

人民经审理后法院认为,龚某与洪某不支付中介费的理由缺乏依据,遂判令双方分别给付中介公司中介费人民币3万元

律师说法:

《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第426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居间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居间人的劳务合理确定。

本案中,中介公司促成了龚某与洪某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尽管《房地产买卖合同》最终由于约定的原因没有履行,但只要中介公司在《房地产买卖合同》签订上没有过错,龚某与洪某双方即应当根据《居间合同》向中介公司支付报酬。对方房屋买卖事项,龚某与洪某作为买卖双方,应当负有了解、审查的义务,对于未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查实际是龚某与洪某未尽到谨慎注意的义务,对此产生的后果应当由其自行承担。

律师推荐:

北京律师 浙江律师 深圳律师 江苏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法律程序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法律程序。合同需要制作多份并遵循标准格式,包括中介机构持有一份以及需要向政府提交的房屋过户等程序。交易流程包括看房、查档、签订合同、公证手续、资金监管及贷款申请、赎楼手续和房屋过户等步骤。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费用的承担和相

  • 房屋中介费的合法性

    房屋中介费的合法性,指出根据居间合同的相关法律,中介费收取合法且一般由第三方中介公司收取,需要注意核实房东身份以避免诈骗。中介费的支付方式通常是一次性收取,且需要提供发票保障权益。目前尚无具体法律规定中介费的收取方式。

  • 如何避免二手房中介乱收费

    避免二手房中介乱收费的方法,包括签订合同时审慎阅读条款、查看中介服务费项目、确保中介服务费合规等步骤。同时,申请二手房贷款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售房人具备完全处置权、房龄要求、产权共有人同意转让等。申请时需提交相关证明和资料,并经过审核确认。

  • 房地产中介市场的陷阱和避免方法

    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陷阱,包括中介机构无证经营、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提供禁止转让的房屋等。同时,也介绍了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的方法,如选择合法、信誉度高的中介公司、仔细阅读中介服务协议、核实买卖双方身份等。提醒消费者在与中介机构合作时需保持警惕,确保自

  • 怎么签二手房买卖合同
  • 二手房和中介签了合同不想卖了要如何做
  • 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是按揭合同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