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过程中人身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是怎样的
时间:2023-12-27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建设工程在建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受伤或是死亡等等,给他人构成了人身伤害。建设工程在给他人带来了人身伤害的时候,往往是需要去追究相应的责任,在这时候有过错归责原则。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建设工程中人身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
《民法典》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
根据《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规定,之前有效的《侵权责任法》在2020年12月31日失效。因此,《民法典》取代了《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和司法解释。
建设工程中人身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
在《民法典》生效前,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侵权责任。而在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还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一方应承担侵权责任。而如果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责任应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来承担。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侵权责任。在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在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在建筑施工事故中,对于工伤赔偿和雇员受害赔偿,应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执行职务中所受的人身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不以其过错为成立要件。用人单位的免责事由主要限于劳动者个人的犯罪、自杀、蓄意违章等故意行为。这是因为以下原因:1. 无论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损害还是雇员在执行职务中受损害,都是在为用人单位或雇主的利益,并在其委派的工作和事务中受到人身伤害。2. 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适于劳动的安全工作环境和条件。劳动者是利用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完成工作的,其所受损害往往是由于所提供的工作条件,如工作的危险性或物件造成的。同时,这种人身伤害并非用人单位的直接行为造成的,属于特殊侵权损害。3. 劳动者对因执行职务所受的人身伤害享有的请求赔偿权,是其享有的宪法赋予的劳动保护权利的自然延伸,任何人都不得剥夺和侵害,并非基于劳动合同和雇佣合同产生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主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归属
无主高空坠物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对于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上发生的高空坠物事件,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需承担责任。对于已施工完成且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建筑物上的高空坠物事件,无法找到明确侵权人时,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建筑物所有人、承租人和管理人要承担法定
-
办理建筑资质所需费用
办理建筑资质的费用相关问题。资质申请需提交的资料包括申请表、企业证件、人员职称证件等。办理费用因自行办理或委托代理公司而有所不同。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还需提供工程勘察和设计资格证书。
-
产品瑕疵的诉讼时效规定
产品瑕疵的诉讼时效规定、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责任性质的差异。文章介绍了两者在责任性质、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归责原则、免责条件、诉讼管辖和举证责任等方面的不同。其中,产品缺陷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而产品瑕疵责任属于民事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归责原则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并促进案件开展。责任承担方面,责任主体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按份责任,免责事由包括确定具体侵权人、举证自己非侵权人及不可抗力。赔偿标准参照相关法律规定。
-
一、工程交付的证明方法
-
产品缺陷责任和产品瑕疵责任的区别
-
承包合同效力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