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受益人是指在人身保险合同中被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有权为受益人进行指定。
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受益人,不能使用模糊的语言,如“我妻子”、“我孩子”等,而应该写出受益人的具体姓名。
虽然受益人由投保人指定,但需要被保险人的认可。
在被保险人生存且意外事故未发生前,投保人有权变更受益人,但必须得到被保险人的同意,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
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且无其他受益人存在,那么保险金将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进行处理。根据遗产继承的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为第二顺序。
对于补偿性的保险合同,根据补偿原则的要求,通过损失补偿使被保险人在经济上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状态。
人寿保险是一种给付性的定值保险合同,不适用于保险的补偿原则。传统的人寿保险保单的保险金额即为保单的死亡给付金。因此,确定寿险保单的保险金额非常重要。
寿险保单中没有对保险金额的限制规定,也没有对保险给付金额进行限制的条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寿险保单对保险金额的确定没有任何限制。
购买人寿保险的目的是通过死亡保险金的给付,使被保险人的亲属和家庭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在经济上得到与之前相仿的补偿。这是确定寿险保额的原则。
投保人必须具有对被保险人的可保利益才能购买寿险保单。由于可保利益是一种不确定的利益,因此需要分析被保险人提前死亡给投保人或受益人带来的经济影响。虽然很多情况下无法准确衡量这种经济损失,但可以通过需求法和人生价值法来评估被保险人提前死亡所带来的经济困难和负担,以确定保险金额。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外资保险公司超出业务范围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保险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