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同业竞争限制协议是怎样的

同业竞争限制协议是怎样的

时间:2024-03-16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0579
同业竞争是指公司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与公司股东或者控制人的其他企业的业务由相同或者相似,两者之间就会构成竞争的关系。很多国家都是反对同业竞争的,因为它会带来很多的经济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同业竞争的限制协议相关资料。

同业竞争禁止协议的法律要求

个人独资企业:根据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人员,在未经投资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合伙企业

在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不得自营或者与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然而,有限合伙人可以自营或者与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但前提是合伙协议中没有另外约定。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有限公司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有限公司,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同意,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也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同业竞争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同业竞争在实际经营中的存在会导致相关企业无法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控股股东利用其表决权可以决定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这对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当表决结果偏向非上市公司时。

为了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其地位在同业竞争中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各国立法都规定了禁止同业竞争的要求。因此,如果一个拟上市公司与其发起人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那么很难获得证监会的通过。因此,发起人与拟上市公司必须妥善处理同业竞争问题。

在必须解决同业竞争的情况下,拟发行人应与中介机构制定解决方案,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常见方式包括:

  1. 竞争方股东或并行公司将竞争业务转让给无关联的第三方;
  2. 通过收购、委托经营等方式,将竞争的业务集中到拟上市公司,但不能使用首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来进行收购;
  3. 拟上市公司放弃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
  4. 拟上市公司与竞争方股东协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要求竞争方股东书面承诺今后不再进行同业竞争;
  5. 拟上市公司在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中规定避免同业竞争的措施,并在申请发行上市前获得控股股东在同业竞争方面的有效承诺,承诺不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或参与与拟上市公司竞争的任何业务活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编辑转载违法后果及法律焦点

    网络编辑转载报纸内容的法律焦点和违法后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网站转载报纸内容引发争议。法律对报纸内容的保护有限,部分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网站转载需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网络编辑转载未经许可且不支付报酬可能会承担停止转载

  • 专利技术规避的实施策略

    专利技术的规避策略,强调通过专利分析了解竞争者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提出五类专利技术规避方案,包括借鉴专利文件中的不同部分进行设计规避,以及利用专利审查相关文件、权利要求的规避设计等。这些策略旨在有效规避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 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审查的事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 经营者违反规定实施集中会被处分资产吗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

  •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 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
  • 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及罚款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