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同业竞争限制协议是怎样的

同业竞争限制协议是怎样的

时间:2024-03-1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0579
同业竞争是指公司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与公司股东或者控制人的其他企业的业务由相同或者相似,两者之间就会构成竞争的关系。很多国家都是反对同业竞争的,因为它会带来很多的经济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同业竞争的限制协议相关资料。

同业竞争禁止协议的法律要求

个人独资企业:根据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人员,在未经投资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合伙企业

在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不得自营或者与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然而,有限合伙人可以自营或者与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但前提是合伙协议中没有另外约定。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有限公司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有限公司,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同意,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也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同业竞争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同业竞争在实际经营中的存在会导致相关企业无法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控股股东利用其表决权可以决定企业的重大经营事项,这对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当表决结果偏向非上市公司时。

为了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其地位在同业竞争中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各国立法都规定了禁止同业竞争的要求。因此,如果一个拟上市公司与其发起人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那么很难获得证监会的通过。因此,发起人与拟上市公司必须妥善处理同业竞争问题。

在必须解决同业竞争的情况下,拟发行人应与中介机构制定解决方案,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常见方式包括:

  1. 竞争方股东或并行公司将竞争业务转让给无关联的第三方;
  2. 通过收购、委托经营等方式,将竞争的业务集中到拟上市公司,但不能使用首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来进行收购;
  3. 拟上市公司放弃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
  4. 拟上市公司与竞争方股东协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要求竞争方股东书面承诺今后不再进行同业竞争;
  5. 拟上市公司在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中规定避免同业竞争的措施,并在申请发行上市前获得控股股东在同业竞争方面的有效承诺,承诺不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或参与与拟上市公司竞争的任何业务活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属性的不同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 丰富了企业的组织形式

    新《合伙企业法》对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它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为多种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尤其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限合伙的二元责任制度和管理结构适应了风险投资的需要,受到投资家们的青睐。随着有限合伙的确立,传统合伙企业也

  •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商标与商号的定义、区别及权利冲突问题。商标与商号虽都是知识产权范畴,但存在区别。权利冲突的产生涉及宏观原因、知识产权特性、地域影响、法律不完善和利益诱因。判断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标准是混淆标准,即文字相同或近似导致市场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

  • 公开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方式、竞争性谈判方式、单一来源方式和询价方式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公开招标适用于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情况;邀请招标适用于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供应商采购的情况;竞争性谈判适用于特定情形;单一来源方式适用

  •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素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