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以及进行与市场竞争有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本条例规定,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经营者参予市场竞争,反对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对举报的情况,监督检查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有功和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成绩显著的予以奖励。
第六条:经营者不得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第七条: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或者与其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不得擅自制造、销售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包装、装潢;不得销售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本条所称知名商品是指具有驰名商标或者著名商标称号的商品,国家和省认定为名优的商品,以及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
第八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以下手段,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经营活动:以租赁柜台、场地、设备等方法冒充他人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姓名及其标志、图形、文字、代号从事经营活动;未经权利人许可以"特约经销"、"指定经销"、"总代理"、"特约修理"或者其他类似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仅使用其他联营成员企业名称,不使用本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经营者不得销售伪造产地或者对产地作虚假表示的商品;不得有不按照行政区划标注产地;联营产品不标注生产企业产地,而标注联营成员企业产地;不以中文标注产地的行为。本条所称产地是指商品最终形成的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包括工业产品的制作地、加工地或者组装地,农副产品、中药材、矿产品等商品的生产地、养殖地或者自然形成地。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采取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了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相关责任。同时,也涉及了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维权方式和连带责任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举报人保密和奖励。同时,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详细阐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并明确了经营者必须遵守的义务。同时,也强调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及其与竞争关系的关系。不正当竞争不一定需要存在竞争关系,包括利用他人竞争优势和破坏他人竞争优势两种情况。在利用他人竞争优势方面,即使是与权利人无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或非经营者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混淆产品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