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协议和劳动合同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狭义劳动合同适用于企业,而聘用合同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企业的目标是以营利为导向的生产活动,而事业单位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事业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聘用协议和劳动合同在政府干预程度上存在差异。目前,事业单位仍在改革中,作为聘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用人单位尚不是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这与企业已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情况有所区别。国家在一些重要方面仍对事业单位进行宏观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由国家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仍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在建国后一直承袭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经费全部由国家核拨。80年代后,事业单位在财政、人事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几种类型的事业单位。90年代后期,国家将对事业单位的拨款改为定额补助的形式。然而,实际上,事业单位仍然以国家全额拨款和差额补助的形式获得经费。例如,教育系统的中小学基本上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尽管这些单位通过聘用合同形式招聘新员工,但其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师等方面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事业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工资报酬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而劳动合同的工资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
根据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这种体制有利于分工负责,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聘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工作协调以及对具体政策执行的区别和衔接的把握,对于整体推进事业单位和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等。同时,劳动者违约离职需承担的责任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也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者在13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可要求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包括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为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收集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进行赔偿,当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四)同时与其他雇主建立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