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协议和劳动合同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狭义劳动合同适用于企业,而聘用合同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企业的目标是以营利为导向的生产活动,而事业单位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事业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聘用协议和劳动合同在政府干预程度上存在差异。目前,事业单位仍在改革中,作为聘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用人单位尚不是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这与企业已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情况有所区别。国家在一些重要方面仍对事业单位进行宏观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由国家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仍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在建国后一直承袭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经费全部由国家核拨。80年代后,事业单位在财政、人事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几种类型的事业单位。90年代后期,国家将对事业单位的拨款改为定额补助的形式。然而,实际上,事业单位仍然以国家全额拨款和差额补助的形式获得经费。例如,教育系统的中小学基本上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尽管这些单位通过聘用合同形式招聘新员工,但其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师等方面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事业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工资报酬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而劳动合同的工资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
根据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这种体制有利于分工负责,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聘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工作协调以及对具体政策执行的区别和衔接的把握,对于整体推进事业单位和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应重视劳动者的劳动履行地,并以劳动者工资的收到地作为劳动合同的履行地,这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劳动合同期限的定义和作用。劳动合同必备的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文章详细解释了每个条款的含义和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合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