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职工旷工可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劳动法并未规定具体的旷工天数可以解除合同,但明确指出只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才能解除合同。因此,企业应按照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执行。
我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根据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劳动行政部门将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如果造成劳动者损害,用人单位还需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厂规厂纪来规范日常工作秩序和职工奖惩。然而,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如果规章制度违反法律规定,则无效,用人单位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实行限制性规定,列举了四种情况:
用人单位可以以员工旷工为理由(属于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可以在员工管理手册中明确规定员工旷工一天、三天或五天等情况下,企业有权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关于解除合同协议书的有效性问题,详细介绍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以及需要遵守的程序和通知要求。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条款和注意事项。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