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政府特殊津贴的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00元。这项调整所需经费将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为了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并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一次性发放人民币20000元,并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1995年以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仍按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统计公报,到2010年底,共有16.2万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资格,其中包括786名高技能人才。
公报还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共选拔了5206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411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从1978年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63.22万人次留学回国,其中2010年留学回国人数为13.48万人,同比增长24.5%。此外,全国共建成150多家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其中包括38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创业园,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2010年,我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1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6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6万人。
2013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共有4824人被列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至此,自1990年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以来,已有超过16.6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获得了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该津贴的人员被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向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这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该制度对于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特殊津贴的产生方式和程序如下:
各单位逐级推荐、全市组织评审。具体程序如下:
不再进行逐级推荐。
拟定上报人选确定后,由市人力社保局负责进行公示,并在履行相关程序后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委托招生合同的内容,包括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招生成果的确认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开展招生工作,乙方负责宣传、培训、考试等工作,双方需保密协议内容,并就招生成果的确认和报酬计算做出约定。合同为一式两份,有效期限为一年,可续签,如有未尽事宜双方
关于不胜任工作的认定及法律要求。文中介绍了企业在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招录环节、试用期与用工期间的绩效管理与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与优化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故意提高定额标准、培训与调整工作岗位、
拆迁补偿款一般不需要交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免征范围包括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奖金,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以及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等。因此,
工伤伤残津贴发放时间一般为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的次月开始。具体的时间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如江苏省规定,因工致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次月起计发。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