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时,应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如果劳动者未进行检查,或者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被怀疑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其他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在这些情形下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双方协商同意。为避免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防止劳动争议后难以举证。
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两种类型。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协议中必须明确是经企业与员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解除的,以防员工将其说成是企业单方解除。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出方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影响。因此,在解除协议中明确解除劳动合同是企业提出还是员工提出至关重要,涉及到企业是否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办理员工离职手续、结清工资和相关补偿金。员工方面的义务包括工作交接、财物返还、债务清偿、支付的工资和补偿金,以及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和竞业禁止等。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的工资结算问题。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付清工资,而时间节点不必是当天。当用人单位破产时,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支付优先清偿权。此外,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只有符合规定的情况下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进行非过失性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员工,用人单位需支付医疗补助费等。非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其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有相应的补偿规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则无需支付
公司不能劝退员工的法律情形,包括劳动者存在职业病、工伤、医疗期等特殊情况以及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劝退产生的争议,劳动者应当保留好证据并谨慎处理,避免被用人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而失去经济补偿。同时,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