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通过人才交流中心介绍,在一个国家机关找到了一份驾驶员的工作。双方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了工种和合同期限,但是对工资问题没有详细约定,只写了“每月暂领1000元,年底根据工作表现考核决定。”过了年底,机关领导告诉小陈,经过考核他的工资定为每月1200元。可是单位里的其他有正式编制的驾驶员工资却为2000元。小陈问:“我跟别人干一样的活,为什么我比人家工资少这么多?”领导告诉他,人家是有正式编制的,怎么可以跟人家比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如果协商不成,适用集体合同规定;如果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原则。在这个案例中,小陈作为一名驾驶员,与国家机关签订了聘用合同,劳动报酬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应当明确约定。而合同中的“年底根据工作表现考核决定”是模糊的说法,无法直接确定其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机关同岗位同工种人员的待遇水平,小陈应当享受同工同酬的权利,即按照其他驾驶员的工资水平2000元确定。
胡某等6名职工被某机械公司聘为临时工。机械公司承揽了大型设备改建工程,胡某等6名临时工在改建过程中发现水泥圆形筒仓内水泥粉尘浓度高,有呼吸不畅之感,必须有劳保用品才能防止粉尘作业损害身体健康。于是胡某等6人联名要求机械公司发放劳保用品以及粉尘作业津贴。机械公司以本公司只给正式员工发放劳保用品,对临时工无此项开支为由拒绝发放,双方发生争议。胡某等6名临时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发放劳保用品,劳动仲裁机构支持了胡某等人的请求。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劳动者在特殊环境下工作时,雇主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不损害健康的劳动条件和防护用品。在这个案例中,胡某等人作为临时工在改建工程中发现了存在健康隐患的水泥粉尘环境,要求机械公司提供劳保用品和粉尘作业津贴。然而,机械公司以只给正式员工发放劳保用品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根据国家规定,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劳动条件,而在胡某等人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劳动条件的约定。在没有集体合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胡某等人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他们有权要求单位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