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以下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 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 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这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双方可以快速、方便地解决问题,节约时间和诉讼成本。协商解决还能保留双方的交往余地,避免尴尬的法庭纠纷。然而,这需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了解劳动法相关法律规定,以避免双方因理解不同而无法达成一致。
(2) 向单位的劳动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劳动者可以依靠工会的力量,向企业的劳动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双方皆大欢喜。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书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出现争议,仍需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如果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双方都不愿意走上法庭。然而,复杂的劳动关系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处理,没有律师参与可能导致自身利益无法全面考虑。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仲裁中,法院和仲裁庭遵循的是“民不告官不纠”原则,如果当事人不主动提出要求,法院不会主动判决。
在劳动仲裁中,仲裁委员会通常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结果经双方签字后和仲裁庭裁判结果都具有法律约束力,15天以后如果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将自动生效。如果对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 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当事人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在仲裁结果作出15天之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只受理经过劳动仲裁庭处理过的劳动争议案件。如果劳动案件没有经过劳动仲裁,当事人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