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管理条例》的规定,如果员工在下班时受伤可以认定为工伤,那么用人单位有义务支付劳动者正常的工资。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以下是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的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几种情形:
在这些情形下,劳动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法定程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对于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应当支付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工资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主要以货币形式支付,极个别情况下以实物形式支付。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这是因为:
货币能准确衡量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更好地反映劳动者个人实际支付劳动量与劳动报酬的关系,有利于按劳分配,便于劳动者之间进行比较,贯彻同工同酬原则。
以货币作为支付形式有利于充分实现劳动者的消费欲望,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这有利于加强对工资分配的管理,使劳动者个人收入货币化、规范化,清理各种工资性收入,提高收入分配透明度,加强对用人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和财务监督,抑制工资外收入扩张,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试用期内怀孕的公司员工是否可以解雇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给予法律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非法解雇将面临赔
工地偷卖铜线行为的法律处理。根据我国法律,这种行为属于违法犯罪,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采取行政处分如开除等。处理员工违纪问题时,公司需遵守法律规定,事先公示处罚方式,不能随意开除员工。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只有在重大过失或故意情况下才需赔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经济性裁员中的裁员优先顺序问题,指出试用期的新员工可能因为熟悉公司业务时间短、年限较短、经济补偿较少等原因成为裁员的首选对象。同时,文章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概念和法律规定,强调用人单位在裁员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并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