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事故赔偿 > 受包工头雇佣给公司工地干活出事故谁该负责任

受包工头雇佣给公司工地干活出事故谁该负责任

时间:2024-10-16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3186
农民工是我国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很多农民工都是在包工头的带领下在各个工地进行工作的,而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那么受包工头雇佣给公司工地干活出事故谁该负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受包工头雇佣给公司工地干活出事故谁该负责任

根据劳动法律规定,工人与包工头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因此,当工人在公司工地上发生事故受伤时,应该追究包工头的责任,而不是公司的责任。

一、包工头与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59条作出进一步释明的答复》的规定,包工头是实际施工人,与其招用的劳动者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与此同时,劳动者与公司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当劳动者在工地上发生事故受伤时,应当按雇佣关系向包工头主张赔偿权利,而不能找包工头的前手公司。

二、企业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

我国《建筑法》及其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并未对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作出明确规定。然而,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包工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建筑行业中崛起。尽管包工头在施工企业与民工之间发挥了沟通和管理职责的作用,但是我国建筑法律一直没有给包工头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在实践中,施工企业很少与民工直接发生关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工头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再由包工头与民工签订劳务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禁止,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一律按劳务合同关系处理,除非涉及法律禁止性的行为。

此外,施工企业不能将质量、安全、工期等工程责任转嫁给包工头。尽管包工头承担了部分管理职责,但是在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施工企业应承担全部责任,不能将这些法定责任转嫁给包工头。根据我国《建筑法》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工程质量、安全等责任是施工企业的法定责任,施工企业不能以合同形式将其转嫁给第三方。因此,即使施工企业与包工头签订的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法院也可以认定该条款无效。

三、农民工顺利讨薪的手段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他们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顺利讨薪:

手段一:申请诉前保全

农民工可以在起诉前或仲裁前向法院申请对欠薪单位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或冻结措施,以避免因财产转移而无法执行判决的情况发生。

手段二:申请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以快速进入司法救济程序。支付令适用于债权债务清晰、请求给付金额确定且到期,并且双方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情况。

手段三:行使撤销权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情的话,债权人也可以申请撤销该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

    中国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需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付方式独特,不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救济,企业分散赔偿责任,促进劳资和谐。同时,工伤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问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工伤十级伤残的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私了赔偿金额没有具体标准,建议当事人委托律师协商以确保合理赔偿。

  •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处理程序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 工伤赔偿的具体办法
  • 竞业禁止协议中的补偿费用计算
  • 受包工头雇佣给公司工地干活出事故谁该负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