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事故赔偿 > 工伤结果现在出来了钱什么时候能到位

工伤结果现在出来了钱什么时候能到位

时间:2024-11-16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3225
工伤结果出后,应该就要找公司进行赔偿的了,一般来说公司都会进行赔偿,如果遇到公司不赔偿的,就得进行劳动仲裁来解决了,那么工伤结果出现什么时候钱可以到位。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工伤结果现在出来了钱什么时候能到位”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工伤认定后的医疗费用申报

根据工伤认定结果,如果单位已经缴纳了工伤保险,可以向社保基金申报医疗费用。如果没有缴纳社保,那么只能由用人单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支付,那就只能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的定义和程序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公断和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定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

根据不同申请人的身份,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申请人为员工

申请人为员工时,请提交以下材料:

  1. 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 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 如有委托代理人,请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并提供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委托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果委托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
  4. 被申请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5.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被处罚凭证和被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或证书等。申请人提交证明材料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审核后退还原件。
  6. 《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第二类:申请人属集体争议

申请人属集体争议时,请提交以下材料,除了提交第一类所需的材料外:

  1. 推荐3或5名员工代表,并提交员工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员工签名表
  2. 对于欠薪的集体争议案件,还需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人员名单和拖欠余额表

第三类:申请人为用人单位

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时,请提交以下材料:

  1. 被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与第一类第6项要求相同
  3.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5. 如有委托代理人,请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6. 《提交证明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裁决并不属于一裁终局。终局裁决仅限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特定案件,且金额需符合规定。其他劳动争议可提起诉讼。同时,确认劳动关系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

  • 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

    中国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需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付方式独特,不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救济,企业分散赔偿责任,促进劳资和谐。同时,工伤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赔偿程序和数额差异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赔偿程序和数额差异。雇佣关系可提起诉讼,包括多种赔偿项目,还需考虑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异;劳动关系属工伤事故,需申报工伤并鉴定伤残等级。两者在处理工伤赔偿时需明确关系性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此外,《合同法》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 工伤赔偿的具体办法
  • 竞业禁止协议中的补偿费用计算
  • 如何申请工伤赔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