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员如果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如果这些行为构成犯罪,将会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员如果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一项重要职责。
劳动保障监察员负责检查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依法受理和查处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这既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一项重要职责。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将依法责令改正、作出行政处理或者行政处罚。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分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九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二种情形,涵盖了多种可能的情况,包括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以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的异议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不超过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享有原福利待遇和工伤医疗待遇等权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可申请鉴定。经仲裁委员会调解,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必要时依法予以处罚的执法行为。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