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举报。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举报人进行保密,并对举报属实、提供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的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立案进行调查:
对不符合第1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的调查,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情况复杂,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个工作日。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立案调查完成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责令改正)或撤销立案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时限,但最长不超过110个工作日。
公司拖欠社保费用的处理方式及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用人单位拖欠社会保险费用,社保征收机构有权责令限期缴纳并加收滞纳金。劳动者可通过沟通、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等途径维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情况,包括社保缴纳等。劳动者可向劳动保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正式劳动关系的确立方式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在无法直接确定劳动关系时,可通过搜集用人单位文件、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签订的文件、录音录像照片、网络信息、手机短信与电话录音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等方式间接证明。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如何采取解除合同流程及补偿方式的问题。劳动者在遭遇拖欠工资时,可投诉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式包括协商解除、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用人单位面临困难解除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