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规定,在约定了定金和违约金的情况下,定金和约定赔偿损失只能选择适用其一。
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生姜买卖合同》,该合同约定了以下内容:
在生姜收成时,生姜市场价格上升至每斤3.5元。然而,甲没有供给生姜给乙,而是以更高的价格供给其他收购商。乙向法院主张要求甲双倍返还定金,计4000元,并按约定赔偿损失9000元,两项合计13000元。
根据法律规定,乙可以主张约定赔偿损失9000元。然而,如果再主张定金的返还,则总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物的价值总和,即两项合计只能为10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的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
物业费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违约金通常为千分之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一方违约,需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同时,如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认定为过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后果及单位的相关权利。劳动者因旷工自动离职,单位可行政处罚、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赔偿损失。单位对自动离职人员有行使行政处分权、劳动合同解除权、损失求偿权和违约金求偿权。在采取相应措施时,单位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处理决定的有效性。